博客年龄:17年4个月
访问:?
文章:565篇

个人描述

姓名: 职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证书编号:0616000008200061 年龄:39.9 岁 位置:中国,濮阳 个性介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二十年后寻旧梦--2023年7月重回庆阳

分类:有感而发
2023-09-13 08:25 阅读(?)评论(0)

二十年后寻旧梦

--2023年7月重回庆阳

 

岳父母家是2000年前后随着长庆油田总部迁移,从甘肃庆阳搬到陕西西安的,岁月如梭,转瞬间已过去二十多年。

妻退休后一直想回年少时生活、求学的庆阳看看,我与妻婚后那十年寒暑假常跟着她回娘家,也有浓浓的庆阳情结。于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努,趁着工作告一段落,一拍即合,决定自驾陇东。

7月7日下午,给工程公司领导汇报完督导工作,7月8日周六早上,我即载着媳妇儿和她的初中同学包萍,从濮阳出发,一起踏上寻旧圆梦之旅。

第一站,三门峡灵宝,好兄弟少杰工作的地方。这些年兄弟多次相邀,一直未能成行,今日得宽余,顺道拜访。

灵宝,原名桃林唐玄宗开元年间,一大臣梦见灵符出于此地,后掘而见,遂年号为天宝次年改桃林灵宝县,延用至今。

我们是中午十二点多抵达灵宝的,少杰安排了周到的食宿。午饭后酒店小憩,下午四点,少杰带我们游览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崤函古道东口、弘农深涧西岸,为春秋战国时秦国之东大门,与“扼秦楚之交”的武关、“川陕咽喉”的大散关、西北屏障的萧关并称“秦之四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从春秋至抗日战争,为两千多年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崤函古道是古代连接关中和洛阳的几乎唯一通道,北侧是中条山,南侧是秦岭,中间是黄河。这条古道是稠桑塬上的一条东西向裂缝,全长15公里,谷深50-70米,谷底10米左右,最窄处只有2、3米,古书上形容其“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可见地势之险、地理之要。作为一名曾经好读书不求甚解之人,一直把“崤(xiao)函”误读作“肴(yao)函”,听了导游的讲解才知道自己错了四十年,惭愧惭愧!

函谷关作为历史名关,曾经发生过许多有名的故事,鸡鸣狗盗、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白马非马、假道伐虢、秦凭函谷而拒六国、楚汉相争先入关者为王、玄宗改元等典故都与这里有关。特别是《道德经》即成书于此。相传当年老子弃周而西去,时东周函谷关关令尹喜善观天象,登高远望,看见东方紫气缭绕,犹如飞龙,料定必有贵人过关。不久老子骑青牛东来。尹喜强留老子五个月,于太初宫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遂有这篇千古哲学名篇流传。

函谷关因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历史上战乱频仍、兵戈纷争,关城不知经历过几多兴废。现如今的函谷关城,除了太初宫外其他建筑都为近现代新建。太初宫相传始建于西周,现存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最老的物件是主殿门口的两个柱石,说是原殿留下的。关城入口立有数米高的老子金片贴铸铜像,关城内随处可见《道德经》留痕,有楷有篆有行有草,可惜吾未于此名篇下功夫,除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无为,则无不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大国,若烹小鲜。”“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常见著文章的句子,其他都不熟悉,故壁上柱上的篆字许多都认不得。登关楼,东望为弘农深涧,壁立百仞;西眺是古道幽长,渺无尽头。关门外一片开阔地,直达涧边,涧上有小关楼一座,是为入关第一道屏障;关门内绿树成荫、苍翠繁茂,有甬道直通向西,夹道树木葱郁、绿意森然,道两边浓浓的绿色在夕阳的映照下高低参差、深浅浓淡,自成天然,一角金黄顶的凉亭浅藏于窄窄的甬道边、掩映于万树之中,为远足的旅人提供歇脚的惬意。望甬道,遥想春秋秦汉之交,这里曾有过多少金戈铁马、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两千多年过去,耳边似还有战马嘶鸣、刀枪剑戟之声。

游完函谷关,顺道去东寨看了黄河落日。九曲黄河蜿蜒逶迤,在此处拐了个大弯。正值夕阳残照、暮霭沉沉,站在观景台上,看黄河如一丝柔滑的缎带由远及近、由细及宽飘然而来,舒缓而不张扬、低调且不自大,像极了我们民族的性格,深邃、隐忍、博大、包容。

,于夜市吃烧烤。老友欢聚,凉啤入喉,回想起十数年前几个有家室的单身汉,在车队架锅造饭、烹鱼煮肉、开怀畅饮、围炉夜话那份感觉至今回味悠长。俱往矣,如今,为生计、为前程、为父母妻儿,几个老朋友各奔东西,少杰在灵宝,张辉去了达州,刚毅回归兰考,新生二线后长住广州,我在濮阳,只剩海宁和老谢还坚守在山东老单位。不知他们现在还自己做饭不?还是隔三差五浅斟慢饮吗?

近十点,与少杰道别回酒店,相约待其归濮再聚。竟有凉风袭来,感慨此地果然宜居,白天三十多度的高温,入夜竟能凉爽,比中原内地气候好。其实,灵宝真是个好地方,黄金产量全国第二,大枣苹果举世闻名,亿万富翁比比皆是,近年来仅移民西安就达三十万人之巨。现如今又不断深耕旅游资源:函谷关保护性开发,音乐灯节正排练,据说以后每天都有演出;东寨黄河落日观景点正在硬化铺设道路、修缮提升木栈道、观景楼台、儿童游乐园、停车场等硬件附近还建有许多采摘园,以满足当地休闲旅游之需,真是把能想到的创收招儿都想到了。只是,不管是函谷关还是东寨,真能来那么多游客吗?

 

  

 

 

7月11日,驿马技校,庆阳。

在西安停留两天,先去卧龙山福园祭拜了长眠在此的岳父母,又同妻一起会了会家人、同学、朋友,11日一早即赴庆阳。

说到回庆阳,想当年每次归家省亲,先要在长庆油田西安办事处住一晚,次日六点半再乘大巴往庆阳赶。西安离庆阳三百多公里,出陕西进甘肃后几乎全是山路,大巴车要走九个小时,差不多下午三点半才能到,老受罪了。如今全程高速,二百七八十公里只有三个多小时车程,快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我们先去的驿马技校。

三十五六年过去,按她俩的记忆,技校在去驿马镇不远的公路边。可到了驿马镇,路两边并没看到有学校。找当地人问了问,说驿马技校已改为驿马中学,并给指了路,又打开导航,终于在另一条街上找到目的地。

询问门卫,有学生还在上课,车、人均不让进。后讲了讲情况,门卫有感于两位资深美女不远千里来看母校的赤诚,放她俩进去寻旧。我停好车过去,门卫师傅也让我跟着进去。老区人民还是那样的善良实在、心存仁厚,一如三十多年前!

陪着两位寻梦人在校园里浏览。食堂还是当年的食堂,教室还是当年的教室,有十来岁的学生娃拎水壶拿碗筷从饭堂出来,四散于校园的不同方向走往宿舍,让我想起自己上师范的情景,影影绰绰间恍若重回少年时光,三三两两的人群中似闻我们年轻而单纯的说笑声。旧操场仍在,但又小又破,莫非已被弃用?旁边建了更大更标准的操场,但那不属于她们的记忆。住过的宿舍楼已人去楼空,太过久远的时光模糊了两位校友的记忆,辩论了许久才弄清当年的住所。新建的自然不认得,旧有的建筑都承载着两位校友年少求学的屐痕,她俩如数家珍、相互补充,给我介绍着自己的母校,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小树已参天蔽日,浓荫下有三五位老师在楼头闲聊。作为后来者,他们不知眼前这三人来干什么;而我们仨看着年轻的教师和更为年轻的学子,感觉到了岁月无情、时不我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个人的伟大或平凡而有分毫停留,身和心都会老去,但记忆不老,每一个校园永远都是青春的模样。

正午12:00,在依依不舍中告别曾经的驿马技校现在的驿马中学,循着导航于12:38赶到下一个目的地:庆阳。

经庆阳县城,过长庆桥,看到了原来的长指大院,现在挂的牌子是采油二厂。然后,报社、职工医院、电影院、少年宫、牛肉面馆等依次遇见,但都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电影院改名叫庆阳剧院,常吃的那家牛肉面馆变成了时尚服装店,少年宫杂草丛生,高大的摩天轮已杳无踪影。凭感觉开进一条小道,把车停在自以为是曾经的家的一个二层楼旁,然后向前右拐,找了家面馆吃饭。我要的鸡汤剁荞面,妻要的洋芋糊糊面,包萍要的荞面搓搓,结果量太大,又吃撑了,三天之内犯了两次同样的错误。9号中午到西安高陵那天,在泾渭苑二期门口一家庆阳饸饹面馆,我点的三合一拌面,端上来小和面盆一样的一大碗,过瘾!她俩一个要了份白面饸饹、一个要了份荞面饸饹,结果一人给上了两碗面、两碗浇面的哨子汤共八个碗,直接傻眼。初还以为上错了,一看周围人人都是这样,彻底是吃不完了。谁能想到一份13块钱的面能给这么大的量,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没摸清行情,她们高估自己的饭量了。

吃完面,开始徒步找寻二十多年前的记忆。自以为是地带着她俩顺城墙朝前走,至一三角形地带,朝着想当然地以为是长指大院的方向走,结果步入一个陌生区域,问了人才知道走反了。折返走另一条路,看见楼顶二十多年前的大钟表,妻首先确定了我们所在的位置,自此才又走上进城来时的路。再次来到长指大院门前,包萍去看她过去的家,我和妻走进拐角处的小商店乘凉等她。商店内一个个柜台都出租给了个人。妻问门口那个柜台的老板,一是确认了店里没装空调,凉爽来自天然;二是确认了商店还是二十年前的商店,位置没变,楼也没变。

等包萍出来,我们顺街而上,继续去寻妻曾经的家。此时,我已知道先前我们停车的地方不是家的位置。

取了车出来,沿着最后一条街道进去,终于在一条窄道旁找到了曾经的家,准确地说是家之所在。因为楼虽然还像是那个二层楼,但朝向完全相反,周边的建筑和单位也有了很大变化,印象中的食堂、体育场、活动中心、检测中心全都没了,熟悉的邻居也没了,只剩一个厕所还略有记忆,妻还说变小了许多。

故园梦碎,多年来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地方,在走近的一刹那,梦全醒了。庆阳已改名庆城,运输处番号早已取消,街上增设了红绿灯,路口加了两道门岗抬杆,就连从家出去曾经感觉很远的长指大院、庆城百货大楼,今天用脚步丈量下来距离也是那么短,稍微走两步就到了。是城变小了?还是心变大了?

圆梦,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了却心中一段情结,来了,见了,走了,让生年无憾,从此放下!

 

 

 

7月13日,返程。

今天我的车限号,七点前即出城。上了高速就开始下大雨,一直到三门峡才完全停止。路过陕州,此地有著名的地坑院,决定一游。

从高速出口到陕州地坑院只有十四五公里路,二十分钟就跑到了。因为下雨,游人很少,一路参观下来几乎就是我们的专场。天阴沉沉的,从昨晚开始的暴雨一下子把连日的高温燠热全部赶跑,有风且凉,我把带的防晒衣也穿上了。

看介绍,陕州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所谓地坑院,其实就是天井窑院,顾名思义就是在地上挖个大坑,形成天井,然后在坑的四壁上挖出洞穴作为住宅。这种住宅冬暖夏凉,是老百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干旱少雨的情况和土质状况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形式。三门峡境内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窑院,依然保持着"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地下村庄景象。另据度娘,这种居住形式,在陇东西峰的庆阳地区极为常见。怪不得妻看了这里后表示不屑。

地坑院为了适应旅游参观的需要,通过地道把十几个窑院串联起来,每个窑院赋予剪纸、砚台、书画、知青、婚嫁等不同主题,总的感觉还是以怀旧为主格调。窑洞墙壁上许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宣传海报、大众电影画报封面、老剧照、老报纸、老照片、毛主席语录等,倍感亲切;毛主席像章、粮票布票、小人书,秤杆秤坨、算盘炉灶、农具灯盏等,把我们带回到近半个世纪前那个火红的年代。那时候的人啊,穷是穷了点儿,但精神很丰富,信仰很坚定,幸福感也强。不似现在,人人都在想着法儿挣钱,为了挣钱大家都像打了鸡血、有的为谋个人私利甚至不择手段,官也好民也好,位高权重、财大气粗,居然成为普世社会奋斗的榜样。这,真的不好!

地坑院本身感觉还行,但70元的门票太贵,故宫门票也才60元,停车还另外收费。基于此,我是不会再来,也不会给它做好的宣传。由此想到了淄博烧烤。淄博烧烤为什么能火?与当地政府和民众一切为游客着想、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分不开。陕州地坑院,格局咋就不能大些呢?

晚七点抵濮,怀旧之旅结束。

                     (初稿成于2023年7月20日下午) 

 

 

  最后修改于 2023-09-13 08:3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